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式情人節,小二在這里祝福各位有伴的愛情甜蜜,幸福美滿。當然各位和小二我一樣沒有伴的同學,不要一個人貓在家里,多出去走動走動,也許你的那個他(她)就在下一個轉角。
當然如果實在無聊就找個人多的地方對著所有情侶唱分手快樂,包你這個七夕不再孤單。(提示:體型弱小、怕挨揍、跑不快者勿試)
開個玩笑,別介意。下面小二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中國情人節的由來。
七夕節,又名乞巧節、七巧節或七姐誕,發源于中國,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,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。來自于牛郎與織女的傳說。由于古代女子希望以織女為榜樣。所以每逢七姐誕,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,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、獲得美滿的姻緣。這中式情人節即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。
七夕節的活動也有很多,下面就介紹幾種傳統的乞巧活動。
1、穿針乞巧——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始于漢,流于后世。
元陶宗儀《元氏掖庭錄》說:“九引臺,七夕乞巧之所。至夕,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,先完者為得巧,遲完者謂之輸巧,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。”
2、喜蛛應巧——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,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,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。
南朝梁宗懔《荊楚歲時記》說;“是夕,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。”
3、投針驗巧——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,源于穿針,又不同于穿針,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。
《宛署雜記》說:“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,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,徐視水底日影。或散如花,動如云,細如線,粗租如錐,因以卜女之巧。”
為牛慶生——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,又叫“賀牛生日”。
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,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,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,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。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,便有了“為牛慶生”的習俗。
吃巧果——七夕的應節食品,以巧果最為出名。巧果又名“乞巧果子”,款式極多。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。
《東京夢華錄》中之為“笑厭兒”、“果食花樣”,圖樣則有捺香、方勝等。宋朝時,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。
北臺驛站,店小二陪您一起過七夕。
回復【1】可以查看平臺詳細功能呦!
【北臺壁紙官方網站:m.bxtsy.cn】
電話:0511-87189898 傳真:0511-87829433 郵箱:beitai@btwallcoverings.com
地址: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鎮振興路1號
wallpaper manufacturer 版權所有 Copyright?2020 All Rights Reserved蘇ICP備19049086號蘇公網安備 32118302000137號